感謝《1895 乙未》官網引用本文


出身北埔金廣福的熱血青年姜紹祖
影像提供 / 青睞影視



為台灣這片土地說屬於台灣人的故事一直是我在電影圈16年來的信念與努力,用一個簡單的方式把故事生動地說清楚,也是我對自己的期許與目標。


- 洪智育,《1895 乙未》導演



如果說《海角七号》是台灣國片的希望,那麼,我會說,《1895 乙未》為台灣人民在21世紀的「自覺」與自決燃起了星星之火。這把火能否成為燎原烈焰,我拭目以待。

在此,我並不想對本片劇情做過多的討論,以免使本文落了
有雷之嫌,有緣讀到本文且尚未欣賞本片的讀者請安心閱讀。

《海角七号》,我們第一次在國片中見到了與正常人無異的日本人,不再是八百壯士中滿臉橫肉,被刻意醜化的日本人。日本人一樣是人,他們有血有淚,他們愛台灣的心並不亞於今天任何政治人物。同樣的,《1895 乙未》也以接近第三者的客觀立場來詮釋以合法手段取得台灣(故「日據一詞為錯誤用語)的日本人,以及誓死抵抗外來政權的孤臣孽子。


在我眼中,與我同鄉的洪智育導演有著相當細膩的拍片手法。除了對史實、服裝、道具等等這些具體事物的考證之外,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劇中北白川宮能久親王聆聽著從留聲機傳來,由捷克作曲家
Bedřich Smetana創作的我的祖國》交響詩當中的第二樂章《伏拉塔瓦河》( Vltava德語稱此河為莫爾道河Moldau)。洪導演巧妙地安插此曲,想必對於國民樂派的背景也做過一番研究,其用心之細,令我佩服。

對北白川宮來說,台灣是祖國日本在南方的新領土,更是尚未琢磨的瑰寶。但對於遭到祖國無情背叛的吳湯興、姜紹祖、徐驤這些義軍首領來說,祖國是何其的沈重與不堪啊。


1895年(明治28年)5月31日,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於澳底登陸後紮營


劇中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

影像提供 / 青睞影視

可憐的台灣人除了被祖國出賣之外,就連成立台灣民主國」,號召台民抵抗的那些祖國高官也紛紛逃回唐山。當時鎮守台南的黑旗將軍劉永福是這樣子告訴台灣人的:

照得倭犯臺北  係與土匪勾通
土客軍民混殺  倭亦徒勞無功
現在民心不服  四面大軍圍攻
鄰邦已護民主  恨倭無故興戎
使倭首尾難顧  立見鬼穴全空
臺中臺南一體  防禦共誓和融
即率福軍協勦  定復臺北基隆
告爾軍民知悉  屆時一道從風


只不過,中國人一向喊得越大聲越做不到。繼民主國總統唐景崧搭乘德國船艦逃回廈門後(台諺
阿婆仔浪槓的由來),劉永福也搭乘英國船艦逃回祖國」,丟下孤立無援的在地義軍。

左圖:台灣民主國對李鴻章出賣台灣的不滿


彈盡援絕、四面楚歌的義軍,其下場可想而知。這些英勇的台籍戰士們,不分閩南、客家、高山族,成了歷史上第一批遭到中國背叛而犧牲的冤魂。1894年,台灣在被割讓給日本之前,還被自己的祖國以
化外之地男無情,女無義;鳥不語,花不香」、三年小反,五年大亂」等等不堪的言辭羞辱。而在1895年,那些慫恿台民抗日的祖國高官們又再次背叛了台灣人。我相信,吳湯興、姜紹祖、徐驤,以及一同犧牲的台民們是死不瞑目的。

義大利哲學家Benedetto Croce說,
所有的歷史都是現代史」;一百多年前台灣人所遭受的教訓並非不可能重演,當來自中國的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將於本月進行祕密協商,我彷彿又看到了當年的李鴻章、唐景崧與劉永福,更看到了許許多多的吳湯興、姜紹祖與徐驤。

1895年,台灣人有的選擇誓死抵抗,有的選擇引日軍入城,從此享盡榮華富貴,富可敵國。我不知道,今天的台灣還有多少人有客家義軍的勇氣與決心,願意為了讓子孫免於受異族統治而犧牲生命。我想,更多的或許是如辜顯榮之流,只求三餐溫飽、股市萬點、風吹兩面倒的
新台灣人吧。倘若這真是多數台灣人的意向所在,那麼,台灣幾百年來淪為外族殖民地的悲慘命運恐尚未遠離。


邊戍孤軍自一枝,九迴腸斷事可知;男兒應為國家計,豈敢偷生降敵夷。


- 姜紹祖(1876-1895)


吳湯興率領的客家義軍
影像提供 / 青睞影視


相關文章
《1895 乙未》預告片
1895 乙未之森鷗外
《1895 乙未》之「悲劇の宮家」- 北白川宮

延伸閱讀
台灣英雄吳湯興》by 王至劭
姜紹祖與1895乙未戰爭》by 金廣福公館
彰化永靖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御遺跡碑》by 陳凱劭

參考文獻
臺灣史と樺山大將》by 藤崎濟之助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onyao197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86) 人氣()